774.印度工业城市很少,但农村很多啊!_红色玛利亚
书迷楼 > 红色玛利亚 > 774.印度工业城市很少,但农村很多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774.印度工业城市很少,但农村很多啊!

  印度soviet,是苏联世界革命的一份子。

  在成立印度soviet的时候,苏联就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给了他们大量的组织活动资金。

  然而,苏联对印度soviet并没有抱太大期待,因为印度这个国家……又或者说地区,实在是过于复杂。

  而且在约瑟夫心中,现在的印度,就是英国的传统政治范围,就像是南美洲是美国的传统政治范围一样。

  要在这种地区进行武装革命,那就等同于要与英国直接开战。

  苏联自然是不怕的,但是要让印度自发性组织起武装革命,这实在是有点难度。

  所以,苏联从一开始就没抱有太大的希望。

  可即使没有对印度soviet抱有期待,给他们提供的资金也没有少多少。

  在如此充足的资金提供下,印度soviet也确实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他们开始传播思想,开始教导工人罢工。

  由于英国人的大缺大德,再加上印度内的阶级固化实在是过于严重,高种姓对低种姓的压迫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在如此情况之下,印度soviet所引导起来的几次罢工行动,都能成功执行。

  但执行是执行,能否成功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印度soviet确实有这个心,但他们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印度soviet的领导人更是缺乏了对印度现状的认知。

  他固化地认为,印度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必须学习苏联,通过城市革命的方式去进行。

  印度soviet能够有现在这样的念头,离不开苏联共产国际派过来的顾问指导。

  这位顾问指导提出了强硬要求,必须要求印度soviet用苏联的方式去进行。

  按照他的理由是:‘苏联的城市革命本身就是一个成功例子,有成功的例子不去参考不去模仿,那且不是自找苦吃?’

  由于这位顾问指导掌控着资金问题,再加上印度soviet上下都愿意听从国际指导,这使得印度soviet在路线上出现了严重错误。

  当然,他们是看不到这一点的。

  印度soviet全体上下依旧认为,按照苏联的路子去走,那就绝对没错。

  带着这样的观点,他们展开了属于城市革命的斗争道路,而结果不言而喻,几乎都是失败。

  即使有极个别出现了前期胜利,可胜利果实还未捂热就遭到反动势力的强力摧毁。

  从1920年的建立开始,印度soviet几乎得不到任何有效的成绩。

  如此残酷的现实,使得彼得格勒那边对印度的革命失去信心,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印度还不足以革命。

  虽说给予他们的活动经费并没有就此而断开,但确实减少了不少,转而投入到震旦那边去。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1932年。

  然后,他们注意到了大部分高等学校那边,出现了异样。

  那是不同的异样,在学生群体里面,涌现出了一批民主主义者。

  他们所秉持的,是左翼的社会主义思想,同时还是走民族解放路线思想。

  一开始,印度soviet对学校里面出现的异常表现出关注,然而这样的关注并没有出现太大波动。

  在印度soviet高层里面,他们认为,走民族主义路线那是偏右翼行为,与他们有着天然区别。

  而且,印度soviet内部还存在着很大的分裂和政治斗争问题。

  由于听从了共产国际的指导,他们在政治上,是主张于‘与民族改良主义作斗争’、‘揭露印度国大党的民族改良主义,肃反自治主义者、甘地主义者等所有消极抵抗的言论’等运动。

  他们将印度的自由斗争视作为反动资产阶级政客的运动。

  如此一来,便使得印度soviet和印度的民族独立情绪背道而驰,招致了以印度独立运动派为首的不满。

  以哈瑞.克里希纳.科纳尔为首的印度soviet激进派系,坚定认为他们的路走了错,应该离开共产国际,自己去单干。

  但共产国际派和第二国际派则相反,依旧无视印度现在的民族独立情绪,坚持认为,城市革命的正确性。

  以查鲁·马宗达为首的一群印度左翼年轻革命家,则陷入了群龙无首的迷茫状态。

  如此一来,印度soviet几乎没有人去认可辛格在学校内的行为。

  但这并不是所有人,在印度soviet内部依旧有一些持有不同观点的党员。

  这些党员是少数派,是印度soviet为数不多,认为自己路线走错的人群。

  这里面的人,分别是基督教徒soviet人佩尔韦利.文卡塔拉马纳,和代表着农民的农村soviet人钱德拉·拉杰斯·瓦拉饶。

  佩尔韦利虽然是基督徒,但因为解放神学的原因,他接触到了很多印度的底层人民,在低种姓那里广受信赖。

  而身为农村soviet代表的钱德拉就更是如此。

  正因为他们二人更能接触印度最底层的人民,所以,他们在看待印度革命的视角,与现在的印度soviet有着天然型的不同。

  这样的视角角度,让他们对辛格的《印度新青年杂志》感到惊艳,同时也对他们在《印度新青年杂志》中写的那些内容,更加信服。

  杂志中说道。

  “印度内最多的并不是工人,而是农民,是最底层的低种姓人民。”

  “但是,千百年来的封建黑暗和殖民压迫,让印度人民都变得愚昧不堪,让他们变得逆来顺受。”

  “印度人民,需要的不是政治光谱,需要的是民族自信,需要的是民族觉醒。”

  “然而,单靠生活在这个吃人时代的印度人民,去进行自我觉醒,那是最大的困难。”

  “所以现在的印度人民需要一种声音,一句不屈,一道响彻云霄的咆哮。”

  “这样的声音,必须由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来进行。”

  “我们是这个国家的未来,是人民的希望,是印度的光明。”

  “我们需要觉醒,印度人民需要由我等知识分子去带领,去做先锋,然后冲破这个吃人旧社会!”

  《印度新青年杂志》里面的内容,震人心神,无数学子都被其所吸引。

  而且,上面还写了一条内容。

  “复兴伟大的印度民族,驱赶可憎可恶的外来殖民者,实现印度民族的伟大复兴。”

  虽说印度民族的内部统一,是一个让人头痛得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但是,这份杂志将所有问题都集中到一个共同目标身上。

  那就是英国殖民者。

  但如果仅仅是这些内容,解放神学和农村soviet代表,也只会表达关注,并不会太过于在意。但是,在《印度新青年杂志》的第二十五册中,出现了一句最为重要的内容。

  “我们要想觉醒思想,就应当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无论是工人亦或是农民,无论是小商人亦或是军人士兵。”

  这番话,立马表现出辛格等人的格局。

  印度soviet确实是目前为止,印度境内最重要的左翼阵营力量之一。

  但是,印度soviet的格局层面上,与这个‘印度新青年协会’有些天壤差别。

  印度soviet确实也有过关于农村的考虑,这就是为了会有一个印度农村soviet。

  但印度农村soviet却从未得到过重视,他们一直被当成一个最次要的角色,而非重要角色。

  这样的轻视,让农村soviet内的党员感到十分不满。

  最终,这份不满在《印度新青年杂志》中得到了解压。

  农村soviet领导人钱德拉几乎是一整夜都睡不着,他对身边的同志说道。

  “能够写出《印度新青年杂志》的组织或者团队,必然是有着巨大理想,我必须见到他们,不惜一切代价。”

  带着这样的念头和想法,钱德拉最终是接触到了《印度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兼重要负责人,巴格特·辛格。

  他幻想过这位负责人的各种样貌,但就是没想过,居然会如此年轻。

  而且他在辛格的肤色上看出来了,对方必然不是低种姓的人。

  在初步交谈过后,他立马发现对方的知识储备量,已经不是一般的高。

  若无意外,对方原本的身份阶级,绝对是上层建筑的。

  该是看穿对方的想法,辛格对此笑道。

  “伟大的苏联,不也有一位背叛自己阶级的公主殿下?身为封建皇族的公主殿下都能背叛阶级,我为何不能?”

  这番话,立马打消了钱德拉的担忧。

  是的,连掌握着政权兵权的公主殿下,都愿意放弃自己可以成为女沙皇的权利,转而投入到无产阶级建设工作当中。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别人就不行呢?

  疑虑打消了,双方便展开了交谈。

  钱德拉谈了了印度农村的问题,由于地主的压迫,缠绕在农村内的黑暗久久不得散开。

  辛格则聊起了自己在英国那边所看到了事情,也谈起了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同样存在着歧视和落后等问题。

  双方交谈了很多,最终达成了共识。

  现在的印度soviet所走的道路,是错误的。

  在错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那是不可能打败得了拥有绝对话事权的国大党,更不用说驱赶英国殖民者。

  但是,既然印度soviet的道路是错的,他们又要走怎么样的道路呢?

  当他们谈到这里时,辛格立即把自己这两年时间里面,对印度十几个邦的农村考察报告给拿了出来。

  在钱德拉阅读这份报告的同时,辛格还继续说道。

  “我无法否认工人革命的成功,因为那是存在于现实的成功事例。”

  “然而,印度的情况不一样,印度确实有工厂,然而工厂很少,工人数量并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

  “反观是农村,我们印度遍地都是农村农民,遍地都是受到地主欺压剥削的农民。”

  “他们生活在最穷苦的黑暗时代,压在他们头顶上的愚昧封建和地主压榨,都使得农民们活不下去。”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团结农民,让广大的农民都集中在我们这里来。”

  “然后,以农村包围城市,彻底击退英国殖民者和国大党的错误买办政府!”

  这些话语,让钱德拉大为震撼,这是他敢想但不敢做的事情。

  可是,当他直视着眼前这位年轻人时,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畅快感。

  抓住钱德拉的双肩,辛格以一种激动的语气说道。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飞蛾扑火那般,说的不就是我们这些理想主义者吗?”

  “来吧同志,跟我走上一遭,即使粉身碎骨。”

  如若说,一开始的钱德拉还是有所担忧,那么,此时此刻的他,完全被说服了。

  他惊叹于对方的口才,也惊叹于对方的格局和大胆。

  ‘是啊,不可为而为之,不就是他们这群理想主义者吗?’

  紧握着双拳,钱德拉的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

  至此,农村soviet代表钱德拉,向党组织申请分开行动。

  这样的神情按理说是不会被批准的,然而,他们对农村的不重视,却让他们做出了看似错误,却又异常正确的选择。

  他们允许农村soviet独立发展。

  在他们眼中,农村soviet并不重要,而且如今整个印度soviet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分出一部分力量出去发展,或许能有奇效。

  带着这样的想法,农村soviet开始与印度新青年协会结合在一起。

  他们开始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一条与印度soviet截然不同的道路。

  是的,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

  《印度新青年杂志》被殖民者给强行干涉,这使得《印度新青年杂志》无法在明面上散播。

  然而,因为在学生群体里面得到了广泛响应,所以在暗地里,一直在流通发行。

  与此同时,农村soviet也一直在发展着农村根据地。

  他们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发起了革命运动,推翻了当地地主,并且占据着易守难攻的山头,死死抵御住当地政府兵的围剿。

  只不过,由于农村soviet的力量并不大,反而是印度soviet等左翼势力更具威胁,所以在正面战场上,印度soviet几乎吸收了大部分火力。

  凭借着这一点,农村soviet开始闷声发展。

  在这发展期间,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

  有封建陋习的,有农民矛盾的,有宗教冲突的,有民族隔阂的。

  农村soviet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出现’‘研究处理’‘遇到挫折’‘协商吵架’‘克服困难’‘道路选择’的方向上不断前进。

  逐渐地,农村soviet开始发展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让农村soviet的名声开始被国大党与英国殖民者给视作为威胁的,是一件大事。

  农村soviet副主席巴格特·辛格,带领着一群农民,推翻了自己的家族。

  这件事立即引起北方邦政府注意,并开始对农村soviet进行更大规模的镇压。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时间来到了1942年3月。

  这一天,玛利亚在‘世界革命’这条路上,选择了印度。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3m6.com。书迷楼手机版:https://m.s3m6.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