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特斯拉是我的,图灵我也不放过_红色玛利亚
书迷楼 > 红色玛利亚 > 638.特斯拉是我的,图灵我也不放过
字体:      护眼 关灯

638.特斯拉是我的,图灵我也不放过

  一直以来,历史书中所记载的第一台计算机,都是在1946年开始。

  那是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而出的通用计算机。

  这是一台用于国防机关对弹道计算的庞然大物。

  在这台计算机里面,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面积在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在150千瓦,每秒可进行5000次运算。

  这台计算机放在二十一世纪,简直是微不足道。

  可是,在那个时候,几乎是奇迹一般的存在。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1823年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人对计算机小型差数机进行过研发。

  那是一位英国发明家,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先驱。

  而且,计算机的发展绝对不是由一两个人完成的,而是由众多科学家的心血结晶结合而成。

  例如图灵,提出了最为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又例如,从保加利亚移民到美国的约翰·阿塔那索夫,和冯·诺依曼冯·诺依曼。

  而且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出现的。

  这可是距离现在40多年的时间,时间间隔实在是太远了。

  但是,玛利亚真不想这样放弃。

  而且这个时代的黑科技本身也不少,只是缺少了一个概念或者理论支柱而已。

  所以,在玛利亚提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概念时,弗拉基米尔双眼简直就是发亮。

  第二个五年计划诞生出来的,就是高端工业科技的发展。

  无论是雷达、风洞、战机还是火箭,都是当前为止最前沿的技术。

  而且,在大萧条期间,苏联广纳了德国和美国的不少科学家。

  凭借这样的优势,苏联开始步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高峰期。

  而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玛利亚所提出的‘星辰大海’理念。

  这是一个只停留在想象,却从未有人敢去实施或者成功的超远视概念。

  即使是弗拉基米尔,他所想的方向,也只是停留在地球,而非宇宙。

  要知道,自从玛利亚为《登上月球》这部苏联第一部科幻电影做出第二次‘宣传标语’时,其造成的风浪是巨大的。

  不仅仅带起了全民对科学的热潮与憧憬,更是将苏联人民的目光,投向了更加遥远的天空。

  而且这份科学热潮并不仅仅影响到国内人民,国外也同样如此。

  大量的科学家被第二次宣传标语给吸引了,再加上大萧条问题,使得不少科学家涌入苏联。

  然后,又因为约瑟夫的含泪砍价,苏联在美国那边购买了大量的先进科学仪器。

  双重加持之下,苏联的第二次五年计划正蓬勃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要知道,能够将自然科学,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浪漫呈现出来,其本身就是一种很难得的事情。

  就像是量子玫瑰一样,是物理学的终极浪漫。

  正因玛利亚对‘走上天空’提出了理念并且付诸行动,她在国际上多了另外一个称号。

  远视主义者。

  在‘远视主义者’这个称号的加持下,玛利亚能有什么天马行空的想法,都不会意外。

  按理说,本应如此。

  可是,当弗拉基米尔听见玛利亚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描述时,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个世界上,真的能出现这种,坐在家里,然后在时间误差不超五秒的时间下,获得数千公里开外的情况吗?

  弗拉基米尔本身就已经够远视了。

  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唯物逻辑思维,对计划经济进行着推理。

  可是,他却无法推理出,这种超乎想象的机器和互联网。

  如果说出这番话的人不是玛利亚,恐怕即使是弗拉基米尔,也会认为是‘疯言疯语’。

  但玛利亚的话,确实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如若真的存在这样的机器,可以迅速收集各地区的数据资料。

  到那时候,他所构想出来的计划经济,不久拥有了可用武之地了?

  想到这里,弗拉基米尔连忙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

  他急忙忙地回到黑板面前。

  本应疲乏的眼神,在这一刻充满了精力。

  他的思绪,已经将自动构成了一个经济模型。

  通过一个先进,且能够收集各地情报信息的系统,以此来统计、计划、管理全苏联的经济。

  最终,实现全国自动化,苏联的大数据互联网。

  弗拉基米尔被自己推算出来的内容所惊到了。

  他所构想的计划经济,是需要大量的统计人员去配合工作。

  而如今正因为缺乏统计人员,往往要弗拉基米尔亲自去配合工作。

  可是,玛利亚提出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确实抓住了他的心。

  如果真的能成,不说是否可以实现gc主义,他所构设出来的计划经济图景,确实可以实行。

  他重新转过身来,怔怔地看着玛利亚。

  带着一种期待的语气,问她。

  “玛利亚,你真的认为,计算机和互联网,真的存在吗?”

  “是的,绝对存在。”

  “那……我们有机会将其实现吗?”

  “有!”

  “怎么实现?”

  “继续发展科技技术,而且招揽各种应用学、统计学和逻辑学的学者,但很残酷的是,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没事,没事的。”

  弗拉基米尔按捺着自己激动的心。

  他已经猜想到,自己有生之年都不一定看得见这种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

  但是,他相信玛利亚的话。

  只要怀抱着希望,那么,就必然可以实现。

  但弗拉基米尔所不了解的是,研发计算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你想组装一台计算机,那是随随便便的事情。

  只要预算够足,上船都能起飞。

  然而那是建立在基础设备上,而如今他们什么都没有。

  说白了就是从零开始。

  对于一件事而言,最困难往往是从零突破到一,计算机也同样如此。

  无论是逻辑运算还是计算机设备制造,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脑力。

  所以玛利亚需要另寻他路,将有研发能力的特别人员都召集过来才行。

  特斯拉,这个万金油又被玛利亚给惦记了。

  将他拉过来,由他来负责关于计算机的电子管设计。原本玛利亚是打算一步到位,跳到集成电路去研究,但考虑到现在的工业技术不一定能完成得了。

  因此,玛利亚还是打算从最基础的方向发展。

  电子管计算机,就是目前的唯一选择了。

  至于逻辑运算方面,玛利亚准备把图灵给拐过来。

  当然,这念头还停留在‘想’的这个层面上,真让她去拐,那就得琢磨琢磨细节。

  总不可能‘霸气一露’,然后对面的俯首称臣吧。

  说了这么多,玛利亚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无论是ogas的构设,还是计算机的发展,都可以提上日程。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道理她十分清楚。

  所以玛利亚并没打算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将其完成。

  至少得拖到第三个五年计划。

  现在的想法,只是计算机的理念搞清楚,然后再去研发琢磨。

  就在二人从中午谈到晚上时,弗拉基米尔这才想起来一件事。

  “玛利亚,你过来看我,总不可能是为了计划经济吧。”

  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弗拉基米尔笑着看向对方。

  而玛利亚,则一脸懵圈。

  她愣了好一阵子,最后才反应过来,自己来这里的最初目的是干什么。

  不就是为了推广‘炉边谈话’吗。

  没想到,自己来到这里之后,就立即被弗拉基米尔所构设出来的计划经济蓝图所吸引。

  无论是对现在状况的初步探索,还是对未来苏联计划经济的蓝图描画,都让深深吸引着玛利亚的注意力。

  毫无疑问,苏联是不可能摆脱得了计划经济。

  既然要走出资本主义自带的陷阱和自毁性,就必须对计划经济进行调控。

  然而原时空中的苏联,其计划经济在后期的时候一塌糊涂。

  民众除了排队就是排队,他们拥有很多,但选择却很少。

  种种糟糕的表现下,使得计划经济一直被后世学者所诟病,可事实上,那时候的已经不是计划经济,而是官僚经济了。

  但如果是由弗拉基米尔亲自负责呢?

  上辈子的时候,玛利亚就不止一次这样幻想过,如果有他来负责计划经济的框架构设。

  到了未来,苏联的经济体系可能就不会变得如此糟糕。

  这份幻想,此时此刻得到了实现,所以玛利亚才会被弗拉基米尔所构想出现的未来蓝图所吸引。

  一旦沉迷进去,连自己到来的最开始目的都直接给忘记了。

  直到被弗拉基米尔所提醒,玛利亚才反应过来。

  她犹豫了一下,然后才将自己的想法向导师全盘托出。

  特别是关于‘炉边谈话’的好处,玛利亚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哪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基本都是高高在上,很少会与民众亲密交流。

  即使是他们苏联,要想见弗拉基米尔,也必须来到彼得格勒,并且得到允许才行。

  毕竟,弗拉基米尔受到过不少于十次的暗杀,被秘密拦截下来且做过统计的,就有六次。

  而且弗拉基米尔一直以来都很忙碌,别人普通市民了,就连政治局的官员都不一定能见到他。

  因此,‘炉边谈话’不失为一个与民众交流的好法子。

  尽管‘炉边谈话’的广播,只能自己说,而无法听到被民众的话,毕竟只是单向性的。

  但这个方法可以让弗拉基米尔的声音,在民众身边出现。

  更何况,他还能够以此方式,向民众阐述关于‘计划经济’的不同之处和未来图景。

  特别是与莫斯科的民众交谈,就更有效果了。

  因为莫斯科是现在计划经济的主要实验场所,高强度的调控下,让不少事情都变得不怎么顺畅。

  一些民众也对莫斯科政府的过度干涉,产生了质疑。

  如果民众无法给予政府信任,到那时候,即使他们再怎么努力都很难取得效果。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如何与民众沟通。

  即使这个时代的沟通媒体十分落后,广播只能单向传声,到确实不失为一个办法。

  弗拉基米尔认真地做出思考。

  在他在基层亲自考察期间,就已经看到过不少问题。

  特别是民众们对政府的政策不理解,尤为突出。

  有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上面,也没有能做好,导致基层人民在政府的政策下,陷入迷茫。

  弗拉基米尔不是没考虑过,让给基层干部进行培训,至少让他们更加的职业一点。

  但是,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

  单单一座莫斯科都处理得这么麻烦,如若放在全国上下呢?

  全国有多少座城市,多少个镇,多少个村。

  所以,以‘炉边谈话’这样的方式,确实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联想到这一点后,弗拉基米尔便心有所思地点着头,脑海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以‘炉边谈话’的方式,向民众科普,如今在莫斯科内试验的计划经济,究竟是如何运行,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当弗拉基米尔决定好好考虑此事时,玛利亚今天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她将此事告知给约瑟夫,希望他也能考虑一下。

  毕竟,一国领导人,即使你不想高高在上,但因为安保问题,民众也很难接近到你。

  得知弗拉基米尔愿意借鉴‘炉边谈话’之后,约瑟夫也就放下了负担。

  不久之后,苏联的广播插入了不同的声音。

  那是充满了亲切的声音。

  仿佛是坐在你家里,与你畅谈的朋友一般。

  在收音机广播中,弗拉基米尔的声音,在收音机里出现。

  这是一个向美国资本主义总统的借鉴,有不少左翼知识分子对此感到不满。

  但是,更多的民众,却感到了亲切平和,深深吸引住他们。

  这是属于苏联的‘炉边谈话’。

  弗拉基米尔用自己独特的声音,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民众解释了现在苏联的状况。

  他要说的内容很多,第一次五年计划的成功,第二次五年计划的构想,还有计划经济的图景。

  为了照顾群众,弗拉基米尔并没有一次性。

  在第一次谈话时,他所用时间是二十分钟。

  而这二十分钟里面,条理清晰的谈话,让民众们都知道,现在的苏联,已经摆脱了沙俄的阴影。

  他们,正在为这份理想而做努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3m6.com。书迷楼手机版:https://m.s3m6.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