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马奇诺防线,那是奇观误国啊!_红色玛利亚
书迷楼 > 红色玛利亚 > 629.马奇诺防线,那是奇观误国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629.马奇诺防线,那是奇观误国啊!

  马奇诺防线的提出并不是突然出现,那是在1922年的时候就已经被贝当给提了出来。

  那时候的世界大战才刚结束没多久,雷蒙也只是在竞选总理成功没多久。

  因此,关于这套防御方案,并没有遭到太大抵触。

  再加上贝当的影响力太大,法国人民又苦于战争许久,所以这套防御方案确实获得了很大的支持。

  但这份支持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方案体系上面。

  如果贝当无法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案,财务部也只能提供有限的口头支持,而非实质性的资金提供。

  在这种情况下,贝当联合了边境防御委员会,开始商讨起了关于马奇诺防线的问题。

  最终,经过长时间讨论、研究和设计后,马奇诺防线与1928年末被提交了上去。

  然而这套方案在1928年的时候并没有立马被运用上。

  原因很简单,还是总理的雷诺将其搁置了。

  原时空中,马奇诺防线就是在1928年的时候开始建造,并在五年后建成。

  可是,这个时空的法国政治倾向出现了很多意外。

  首先是苏联的影响。

  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让法国高层倍感压力。

  即使摩洛哥战争胜利了,但来自苏联的第六纵队依旧给他们带来了巨大阴影。

  然后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这些苏联阵营的国家,也同样威胁着法国。

  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并不是一般的国家,他们的前身就是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确实拉胯,但他们的拉胯并不是因为工业能力不行,而是民族矛盾太大,管理太过于混乱。

  可一旦这些民族被解放出去后,他们就可以凭借奥匈帝国遗留下来的工业遗产,不断发展壮大。

  如此一来,无论是捷克斯洛伐克还是匈牙利,都给法国带来了压力。

  再加上英国的傻逼均衡政策,更是让法国明白了一件事实。

  ‘英国人靠不住,要确保自身安全,开始得靠自己。’

  于是乎,在直面强势的社会主义阵营压力,法国上下都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行动力。

  但这种行动力,并不是搁置马奇诺防线的主要因素。

  其核心因素,是日益发展的城市化。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会将法国从原本的保守带向了激进。

  其实就跟一战之前的德国一样。

  普法战争之前的德国,实力并不强大,甚至是处于弱势的一方。

  可随着普法战争胜利之后,德国开始高速发展,而最大的体现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标志,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的需求扩大化的标志。

  就如弗拉基米尔所说的那样。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是垄断形态的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极具扩张性和激进性的。

  那时候的德国便是如此。

  法国会不会走向如德国那样的道路还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法国已经被捆绑在了一辆拆掉刹车的汽车上。

  这就使得,他们需要更多,而不是稳固现有。

  于是乎,战争部长马奇诺与贝当一同提出的防线提案,被那时候还是总理的雷蒙给搁置了。

  而现在他们又一次提了出来,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站队。

  是站在他们这边,还是站在雷蒙与戴高乐那一边。

  秉着‘战争英雄’头衔的贝当,确实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其支持率已经超过了雷蒙和戴高乐等人。

  可是,支持率并不代表贝当和马奇诺会取得成功。

  特别在大萧条期间,就更难取得成功。

  因为马奇诺防线所需要的经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这就是一项奇观。

  奇观误国啊!

  而且这项奇观并不利于国内的资本发展,因为这是政府项目,而不是市场资本项目。

  看穿了这一点的戴高乐,立即给出了自己的部署。

  “利用‘经费不足’来拖延他们,然后联合各大资本,要求他们研发更加先进的发动机、底盘、火炮等先进机器。”

  “资金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国家拨款,从而实现市场资金流动。”

  “市场方面,可以往震旦那边打通。”

  “无论是火炮还是汽车,都行。”

  “即使他们的军阀买不了太多,对我们而言也足够的,毕竟这是止损,而不是马奇诺防线那种,只有输出没有收入。”

  他建议,很快就得到了雷蒙的支持

  不久后,雷蒙便以‘资金不足’的方式,要求马奇诺等人重新规划这条防线。

  没有直接拒绝,而是以委婉的方式,让他们减少开支。

  对于此事,马奇诺纵使有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照办。

  于是乎,马奇诺便减少了几个地方的防御部署。

  一个是阿登森林,一个是比利时。

  正如同马奇诺和贝当所认为的那样,阿登森林地形复杂,敌人穿不过来。

  比利时就更简单了,真有战事,直接把比利时拉入战场就行,就像是世界大战时一样。

  凭借一个拖字诀,他们硬生生把马奇诺防线给拖住了。

  而且拖下来的钱都用在了军工业上面的投资。

  军工业发展,是很难有资金回笼,属于是未来支出。

  但军工业发展确实可以制造很多就业岗位。

  反正有各大殖民地给自己输血,再加上他们在西德那边的投入,确实获得了不少利益。

  因此,经过财务部部长计算后,他们惊讶发现,军工业的投入发展,其实与建造一条马奇诺防线,其经费消耗几乎相等。

  如果加上投入后的回报,那必然是军工业发展更好。

  因此,在利益权衡之后,他们决定发展军工业,而不是马奇诺防线。

  贝当自然很不开心,奈何雷蒙的声势很大。

  他有战争英雄这个头衔,雷蒙则有战争总统和复仇总理这两个称号。

  大家都是五五开,谁都不欠谁。

  最终,戴高乐为辅、雷蒙为主的条件下,法国开始走出一条不同于原时空的道路。

  而他们的决策,第二天后便落在了玛利亚手上。

  法国已经走向了一条她所无法预想的道路。从很早之前,玛利亚就已经有所预料,未来的强敌可能不是德国,而是英法美三个国家。

  如今,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跟原时空差不多,存在着内部的结构问题。

  但法国就不一样了。

  他们走出了一条属于法国的资本主义道路。

  这实在是……出乎预料。

  该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玛利亚除了一开始的略感诧异之外,便很快就恢复冷静。

  毕竟苏联的发展也同样很快。

  第二次五年计划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些更加深奥的科研项目也在进行着。

  在1932年末,《登上月球》将会上映,这将会是苏联的第一部电影。

  同时,也会成为苏联这个国家的一部宣传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更使得玛利亚在意。

  那就是非洲那边的远征军,如今已然回到了意属索马里。

  根据电报内容可知,负责带领他们的人是科涅夫,而剩余人数还有一万多人。

  电报里对科涅夫这支远征军的描写很轻淡,但是在轻描淡写里面,玛利亚看到了沉重。

  横穿沙漠,穿过草原,越过无数个英法殖民地,最终来到刚果金,然后再转入到索马里。

  这可是两万多公里的路程,足足两万多公里。

  他们用自己的双腿,走了从1927年初走到了现在1932年。

  这段时间,他们是完全处于失联状态,根本联系不到。

  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对他们的信任。

  牺牲掉的人,都埋葬在了沙漠或者非洲草原里面。

  而剩余的人,将会继承他们的意志。

  看着这张轻飘飘的电报,玛利亚沉静了许久许久。

  最终,在玛利亚的要求下,回了一封电报过去。

  那是一封安慰的电报,同时也是一封对于苏联国内的发展电报。

  纵使有千言万语,也抵不过电报最后的一句话。

  “注意安全,同志们。”

  为了能够安全把他们给接回来,玛利亚还申请了两三艘护卫舰,希望能把人给带回来。

  对于此事,海军部做出了承诺,他们绝对会把远离家乡的同志给带回来。

  只不过,就在这支一万多人的部队还留在索马里时,一侧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电报直接发到了玛利亚这边来。

  待破译之后才知道,发送这份电报的人,正是塔法里·马康南。

  一开始,玛利亚只是认为他想与苏联打好关系,自己是他为数不多认识的苏联领导人,所以才会找到自己。

  却不料,对方的意图并不止如此。

  他想借人。

  而他所想要借的,就是科涅夫的一万多名hong军战士。

  玛利亚自然是不愿意的。

  这支远征军已经打得够多了,现在就该接他们回家,而不是继续让他们逗留在非洲。

  而且,她对非洲的战略意图中,埃塞俄比亚是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让苏联军队介入到他们国家内的争端,这会引起很多问题。

  况且,支援埃塞俄比亚是与摩洛哥有着巨大的差异。

  如果说介入摩洛哥战争,是真正的反殖民主义战争。

  那么,一旦介入到埃塞俄比亚的内战里面,恐怕就是干涉战争了。

  当年协约国对苏联内战的介入,就是干涉战争。

  正当玛利亚犹豫不决之际,约瑟夫帮她做出了决定。

  “帮,必须得帮,如果我们失去塔法里,或者失去塔法里对我们的密切合作关系,未来的非洲战略部署,将会失去一大助力。”

  最终,在约瑟夫决议下,第六纵队将会执行第二项任务。

  协助塔法里,取得埃塞俄比亚的内战胜利。

  当然,约瑟夫亲自给塔法里发送了一份电报,必须严格遵守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并不是干涉他们的内政,但也不会允许他们走君主独裁。

  相对于玛利亚,约瑟夫似乎对这个素未谋面的人更加了解。

  他仅仅依靠契卡提供回来的情报就看清楚塔法里这个人的特征。

  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独裁者’。

  塔法里会为了国家的强盛而去学习国外的治国方法。

  但是,他对国家强盛这个概念,并非为了‘解放’,而是为了‘权力’。

  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权谋者。

  跟这样的权谋者打交道,约瑟夫都会做一件事,那就是给他们赋予枷锁,束缚他们的野心。

  而这个枷锁,就是教育和制度。

  所以,约瑟夫答应的前提,是必须普及教育与执行一个非资本主义制度、非君主制度的社会体系。

  由于埃塞俄比亚皇室议会获得了英国人的帮助,塔法里继续苏军援助。

  因此面对约瑟夫的要求,塔法里稍作犹豫便答应了。

  于是乎,一封由约瑟夫签名的电报落在了第六纵队手上。

  科涅夫,将会继续当任总指挥官,给塔法里提供军事援助。

  一时间,苏军介入让埃塞俄比亚的内战更加热闹。

  第六纵队只有一万三千多人,但论战斗力,却不是埃塞俄比亚军队和英国殖民军所能比拟。

  这支部队不单参加过内战和干涉战争,在摩洛哥战役中更是把法西联军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因此,在科涅夫的带领下,他们刚一介入,立即让战局发生大规模转变。

  而且科涅夫严格遵守约瑟夫的要求。

  所到之处,都必须严格要求塔法里的手下,在收复的城市内建造学校等基础设施。

  也就是说,打一座城市建设一座城市。

  只有落实下去,苏军才会继续打下一座城市。

  这样的效率自然会很慢很慢很慢,但也会稳定许多,同时也让苏军的名声一点点传遍出去。

  每一次传播,都会将马列思想传播出去,为的就是播撒种子。

  只要将种子播撒出去,即使到后来,塔法里想重新跳反,也会有人高举马列旗帜,站出来反对。

  这就是约瑟夫所考虑到的未来。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苏军的强行介入,最终在德国内,引爆一个重大事件。

  德国,开始反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3m6.com。书迷楼手机版:https://m.s3m6.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