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奥匈,下坡路,油门,踩一脚_红色玛利亚
书迷楼 > 红色玛利亚 > 435.奥匈,下坡路,油门,踩一脚
字体:      护眼 关灯

435.奥匈,下坡路,油门,踩一脚

  435.奥匈,下坡路,油门,踩一脚

  塞尔维亚的反抗力量逐渐积累起来。

  只不过,现在的塞尔维亚还远没有达到站起来反抗的地步。

  包括铁托在内,他们都需要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够重新组织起足以独立建国的力量。

  玛利亚对此十分清楚,因此她对铁托的期望,并不是建国革命,然后出兵支援匈牙利。

  她所给予的期望,是未来。

  “在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后,塞尔维亚将会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这一步,绝不局限于现在,而是放眼于未来。”

  “欧洲的东方,巴尔干半岛,终将获得解放。”

  跟在她身边的苏斯洛夫,略有所思地点着头。

  很快,奥匈帝国那边又发生异变了。

  由于匈牙利革命仍在进行,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斗争以更加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一时间,奥匈帝国出现了人手不足的严重情况。

  德军的摆烂行为,更是让奥匈帝国难以维持。

  斐迪南皇帝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了,加上帝国参谋长斯蒂芬的卧床不起,更是让这个帝国雪上加霜。

  因为两个掌权者的突然倒下,康拉德重新掌控帝国权力。

  而且因为他的个人声望与影响力,如今的帝国几乎被他一个把控。

  即使要给斐迪南皇帝传递信息,也必须先落入他的手,然后再由他来带给斐迪南。

  而且因为斐迪南的病情原因,御医们压根就不敢让他走出病房。

  加上长时间躺在床上,导致一些必须由皇帝亲自决定盖章的事情,都得不到落实。

  最终,在各方的商量下,他们决定启用帝国的备用方案,由宰相、参谋和帝国元帅三辆马车负责处理国家事务。

  宰相与斯蒂芬关系很差,因为在战争早期,斯蒂芬就一直压制宰相。

  如今身为帝国参谋的斯蒂芬起不了床,那么帝国内的所有事情都能落在宰相和康拉德手上。

  在权谋和影响力下,这位帝国宰相是不可能比得过康拉德,所以到最后,帝国的所有事情都只能落在康拉德手上。

  此时此刻,掌握大权的他,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久之后,帝国境内就出现了各种印刷着康拉德头像的小册子,正到处散发。

  与此同时,帝国的官方新闻媒体开始给康拉德造势。

  第一天写着“伟大的军人。”

  第二天写着“非凡的政治家。”

  第三天写着“无与伦比的外交家。”

  第四天,那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上面没有写全名字,但留有一个姓氏。

  冯·赫岑多夫。

  而这一姓氏,正是康拉德的姓氏。

  紧接着,一些奥地利学者发现,他们的报纸上似乎多了一些不一样的意识形态。

  这份意识形态跟传统的皇族意识形态和资本形态完全不同。

  那是一种弱肉强食的意识形态。

  强调人种的差别和阶级存在的合理性。

  上面赫然写着,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个种族要生存下来,就必须具备侵略性。

  一个种族若是为了生存,就必须不断斗争,不断战争。

  将弱小的物种和种族消灭得灭绝为止,才可以让自己的种族一直活下去。

  适者生存,物竞天择。

  这个世界是残酷且血腥的。

  这些思想仅仅是比较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

  但不久之后,宣传又开始发生改变。

  首先是税收的加重和征兵的加强。

  紧接着,在愤怒的人民群众里面,他将矛盾转移了出去,大放厥词地宣传道。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面,谁都无法放过谁。”

  “捷克、斯洛伐克和那群匈牙利gcd人,正不断地蚕食着我们,不断地迫害着我们。”

  “如果不是他们挑起战争,如果不是他们制造矛盾,我们压根就不会过得如此艰辛,如此的痛苦。”

  “我们现在的悲剧,都是由他们制造而成。”

  “所以奥地利的人民啊,如果想从痛苦中解放,就先吞食掉所有敌人。”

  “因为那都是他们的过错!”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人民的思维有时候也是盲目的。

  在这个缺乏通讯的时代里面,人民想要了解外国或者家乡之外的情况,往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或者媒体报纸上的描述。

  掌握着帝国最核心的媒体宣传机器,康拉德毫无顾忌地使用了起来。

  先是给自己造势,然后又是宣传具有强烈侵略性的思想。

  伴随着宣传媒体的不断烘托,最终有不少人选择了参军。

  在这里面也同样存在着不少清醒的人。

  他们开始组织起来,在大街小巷中进行游行示威。

  也有不少工人团体发起罢工,声援匈牙利那边的soviet革命。

  如果是之前,斯蒂芬还在真正掌权的时候,这些游行示威和罢工运动或许能继续进行下去。

  但此时此刻他们所要面对的人,是康拉德。

  康拉德本身就是一位军人。

  他知道怎么打仗,虽然说所自己认为的‘怎么打仗’放在国际上,就是菜鸡,但对付国内的人还是绰绰有余。

  但是,让他去管理一个国家,那就有些为难人了。

  在弗兰茨还是世上时,康拉德还是一个有一些些自知之明的人。

  他知道自己的职责,绝不是统治者的料。

  然而,自从被斯蒂芬和斐迪南联手搞走之后,他对权力的欲望达到了空前高涨。

  为了重新拾起昔日的荣光,他甚至可以跟罗马尼亚人合作。

  而如今,他看着几乎被自己掌控起来的奥地利,康拉德的心又一次飘了起来。

  他的目光落在了身后的霍夫堡皇宫,野心又一次膨胀了。

  只不过,康拉德十分清楚,自己的权力再怎么巨大,也不可能比得过皇帝。

  毕竟这里还是君主制度国家。

  而且斯蒂芬的权力地位也跟自己一样。

  他唯一多出来的,是那可笑的理想,少出来的是自己的人脉与声望。

  如此一来,他又怎么可能斗得过自己?

  所以,这份野心驱使着康拉德往他从未想过的方向发展。

  奥匈帝国的摄政王。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自己的参谋时,参谋整个人都傻了。

  摄政王是什么?

  那是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及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

  一般当任摄政王的人,都是由君王的亲族或者戚族负责。

  当任摄政王的人通常都不会有太好的下场,例如都铎王朝第一代诺森伯兰公爵。

  但也不是没有例外。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乔治四世就是如此,在他的父皇驾崩之后,便顺理成章成为了国王。

  只不过这些都是极端例子。

  要知道,奥匈帝国并没有出现过摄政王的先例,也没有出台过摄政王的法令。

  真要强行推出摄政王,恐怕会引起问题。

  然而,就事实而言,因为斐迪南皇帝的病重,加上斯蒂芬的无法管事,他确实可以推行这一法案。

  最终在巨大诱惑之下,参谋认可了这个做法,并开始协助康拉德,将这一法案推行下去。

  推行法案并不容易。

  首先是内阁国会的处理,然后是朝廷议会上的争吵。

  很多人得知康拉德要推行摄政王法令时,都持有反对意见。

  奥地利出现了三个派别。

  支持派、反对派和中立派。

  支持派的人都是康拉德的人,他们会无条件支持自己的效忠对象。

  反对派的人大部分都是斯蒂芬那一阵营,如果斯蒂芬还在现场,必然能阻止康拉德等人的做法。

  然而,斯蒂芬不在之后,反对派就变得越加无力。

  至于中立派,他们就是摸鱼摆烂的,只要保证自己的利益,管他洪水滔天。

  反对派的力量和影响力依旧是有的,他们的强烈反对硬生生拖住了康拉德的步伐。

  但他们缺乏了一种最为关键的力量。

  那就是军队。

  斯蒂芬是参谋长,但他并没有去真正掌握军队的权力。

  反观康拉德,从一战爆发之前到现在,他都是帝国元帅。

  掌控着枪杠子的他们,终究是控制了帝国的话语权。

  然后,在斐迪南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推出一个帝国法令。

  那就是摄政王的法令。

  要挑选摄政王,就必须获得民众支持和帝国议会的大部分议员支持。

  康拉德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钱,他成为了众望所归的最佳人选。

  在推行法令的第二天,康拉德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奥匈帝国的摄政王。

  有不少皇族都表示反对。

  可是,皇族的力量在这场世界大战中,消耗严重。

  如今掌控着军队力量的人,多半是基层军官。

  而基层军官最看重的,是谁对他们好,而不是对方的地位。

  虽说康拉德被玛利亚誉为最典型的废物元帅,但他在对待士兵军官方面,确实有着自己的一套。

  因此获得基层军官们支持的康拉德,压垮了所有反对声音。

  唯有一个声音,一直保持沉默。

  他是卡尔·弗朗茨·约瑟夫。

  为数不多,仍掌握着军队力量的皇族公爵。

  他的沉默被很多人看作为默认,默许。

  许多皇族和反对派都找到卡尔那边去,但他们得到的回应都是统一的‘不是现在’。

  没有人能够理解,不是现在这个意思,究竟是什么。

  但卡尔的不作为行为,还是让人放弃了对方的拉拢,从而转向其他方向。

  当还未等这些反对派组织起力量对康拉德进行征讨时,康拉德又展开了下一步行动。

  他是一位军事独裁者,这一点毋庸质疑。

  因此,他不会允许反对自己的人存在。

  他再一次对反对自己的势力进行大清洗,罪名则是通敌通共。

  无数曾经站在斯蒂芬身边的人都被带走,然后第二天就见不到人影了。

  一些敢议论的百姓也会被带走调查。

  整个奥地利都陷入了一种人心惶惶的局面当中。

  若非斯蒂芬被皇后死死保护,恐怕也会遭到毒手。

  伴随着摄政王的确立和大清洗的执行,掌握着军权的康拉德,最终成为了最大独裁者。

  在他演讲中甚至宣称自己与罗马独裁官凯撒一样伟大。

  然而,就在独裁成立不多久,前线的战况又一次传了回来。

  即使康拉德通过军队力量,掌握了奥地利的大部分权力,但他依旧要处理外面的事情。

  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都是奥匈帝国必不可少的领土,他不会放弃,必须拿回来。

  于是乎,他重新集结部队,展开了领土收复的大规模战争。

  这场战争他称之为‘康拉德攻势’。

  这场攻势的进攻势头很猛。

  这一次,康拉德亲自带领军队前去进攻,他力求迅速解决匈牙利等地方的问题。

  根据铁路运输线,他亲自策划了三条进攻路线。

  但因为兵力问题,他着重进攻捷克,从打通与德国华沙的通道联系。

  匈牙利那边的革命事情,依旧交给王家匈牙利地方防卫军去收复,领导匈牙利防卫军的将军,将会由亲康派的霍尔蒂·米克洛什负责。

  虽然霍尔蒂·米克洛什跟高尔察克一样,都是统帅海军的,但是他的陆军指挥能力比高尔察克不知高到哪里去。

  面对霍尔蒂的进攻,匈牙利soviet难以招架,大量土地被夺走。

  如今,城内的大部分军队都被调走了。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且迅速地调控军队,康拉德甚至来到了距离前线较近的地方进行指挥。

  一时间,维也纳陷入一片空虚。

  虽说如此,但没有敢反对康拉德。

  唯一把守在维也纳附近的,也就只有一直保持中立的卡尔伯爵。

  按理说,即使前线溃败,康拉德还是能退回维也纳这个大后方。

  但是,一些异象缓缓地浮现在水面上。

  就在康拉德出征的第三天,留在郊外的卡尔伯爵受到了一封从城内而来的信。

  信中的内容只有一个。

  清君侧。

  落笔者。

  弗兰茨·斯蒂芬·冯·茨威格。

  ps:虽然不一定有考生看到,但我还是希望,考生们加油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3m6.com。书迷楼手机版:https://m.s3m6.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